第263章 答卷-《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进场!”

    教谕一声令下,众学子依照次序鱼贯而入。

    堂内空间极为宽敞,高窗透下明亮的天光,照着一排排整齐的单人考桌,桌与桌之间相隔甚远,杜绝了任何作弊的可能。不过能来这里的,都是有名有号的举人,自重身份,恐怕也没人会动那种歪心思。

    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,桌面光滑,已经摆放好了厚厚一叠质地上乘的素白宣纸,还有研好的墨、两支大小不同的狼毫笔。一切井然有序,透着书院特有的严谨。

    很快,试卷发了下来。

    不是乡试那种厚厚的题本,而是每日一科,今日是第一场,考五经经义注疏。

    当王明远展开试卷,目光扫过上面的题目时,刚刚平复下去的心跳,又不由得加快了几分。

    果然如他所料,难度远超乡试!

    题目不再局限于常见的章句集注,而是多了许多需要深刻理解、甚至要结合其他经典相互印证才能阐发透彻的难题。

    有的题目甚至有些刁钻,专挑那些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设问,考校的是学子们真正的学问根基和融会贯通的能力,绝非死记硬背所能应付。

    整个讲堂内,瞬间陷入一种极致的安静。

    只听得见纸张翻动的轻微“沙沙”声,以及笔尖落在纸上的细微摩擦声。

    偶尔有人发出极轻的吸气声,或是笔杆无意识敲击桌面的轻响,都显得格外清晰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蹙紧了眉头,全神贯注,仿佛要将毕生所学都凝聚在笔端。

    王明远沉下心来,排除杂念,先将所有题目快速浏览一遍,做到心中有数。

    然后,他提笔蘸饱了墨,开始在草稿纸上勾勒答题要点。

    首日的经义注疏中,有一道题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:

    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’”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。

    若只解作孔子感叹时光流逝,勉励世人珍惜光阴、勤勉修德,那便是蒙童都能理解的浅层意思,顶多算是秀才水准。

    但作为瞄准会试的举人,必须挖掘更深。

    王明远凝神思索,笔尖在草稿纸上轻轻点划。

    他想到了更多,川流不息不仅是时间,亦如世事变迁,王朝兴替,如这大雍朝立国百余载,表面承平,内里却已有诸多积弊暗涌。

    君子惜时修德,更当有匡时济世之志,于这“不舍昼夜”的变局中,把握时机,有所作为。

    进而可引申至为臣之道,当如江水奔流,永不懈怠,忠于王事,勤于职守,方不负圣贤教诲,不负君王厚望,亦不负这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。

    其中微妙处,需将惜时、修德、忠君、爱国融为一体,不着痕迹,方见功力。

    他构思已定,便在正式答卷上落笔,力求阐述精当,逻辑清晰,既不失经典本义,又能展现自己的见解与抱负。

    首日考试在高度紧张中度过。
    第(1/3)页